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黔西南州党建扶贫云平台助力脱贫攻坚

    信息发布者:新三村蘑菇房
    2017-02-17 17:09:16   转载

    “立下愚公移山志,咬定目标、苦干实干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。”完成“十三五”时期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,这是党中央对人民的庄严承诺,是一场必须坚决打赢的战斗。

    确保坚决打赢,首先少不了现代化的作战指挥系统。

    实际上,在去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之前,黔西南州委已经提前部署,以非凡的战略眼光,着手打造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党建扶贫云平台,以之作为“十三五”脱贫攻坚乃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指挥信息系统。

    “针对干部管理、项目管理、资金管理等扶贫关键要素,运用大数据、互联网+等信息化手段,以问题为导向搭建的社会大扶贫平台。其主要由一个党建民生数据云平台和1+9个指挥调度中心组成,既是大数据精准扶贫的动态管理平台,也是政务数据的统一共享平台,是一套时空GIS大数据可视化综合决策系统。”在负责我州党建扶贫云平台技术支撑的亚信数据负责人林强看来,在黔西南的脱贫攻坚中,这既是一项技术实践,又是一项制度创新。

    http://www.3023.com/

    这套系统的最显著特征,是如臂使指。

    如臂使指语出《汉书·贾谊传》,“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从。”其大意是,如手臂指挥手指,指挥如意、高效、准确。经由这套作战指挥系统,脱贫攻坚州级指挥部能够通过手机客户端“党建·扶贫云平台”与每一位系统用户实现直接连接;可以同时向县、乡指挥平台乃至一线“五人小组”发布“作战”指令,第一时间接收一线信息反馈;可适时查看干部到岗及工作开展情况,最大限度地提高推进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的效率。

    州大数据办提供的数据显示,从4月10日全州启动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“百日攻坚战”,截止到7月19日,党建扶贫云平台共有275.2万次访问,收到来自各地“五人小组”上传的日工作台账17344条,进出平台信息超过38万条。这些信息,为脱贫攻坚指挥部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。

    在指挥平台或脱贫攻坚一线人员的手机上,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信息:

    7月5日,配合丫他镇镇政府扶贫办及信用社开展“特惠贷”宣传共动员;下午进村与老百姓共商,再次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。

    7月6日,完成贫困户帮扶计划台账;村公路开挖现场查看进度;贫困户脱贫计划信息填报。(册亨县丫他镇“五人小组”成员杨玉明)

    7月18日,宣传兴义市易地扶贫搬迁补助及相关优惠政策;下午带安如斌到敬南镇信用社办理特惠贷。(义市敬南镇“五人小组”成员蔡贞明)

    ……

    这样的信息,每天有超过2000条进入党建扶贫云平台。

    “我们要求‘五人小组’当中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,必须每天在手机客户端填报日工作台账,通过上传信息到指挥平台,平台通过大数据对‘五人小组’的工作信息进行归纳梳理,分析研判,就可以第一时间知晓相关工作推进情况。”林强介绍,来自一线的相关信息经过可视化处理之后,在平台上自动呈现出红、黄、绿三种色块。“绿色代表完成度较好,黄色为执行情况一般,红色的战区,则表明下达指令完成情况较差,需要进行及时跟踪调度。”

    实际上,州委书记张政不止一次强调,脱贫攻坚指挥调度要实现如臂使指,关键是“五人小组”“五人小组”作为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的“突击手”“尖刀班”,对具体情况最为熟悉。通过党建扶贫云与四位一体的有机融合,搭建党建扶贫云·四位一体机制平台,从州到县到乡镇再到村,如臂使指就马上可以实现,把每一项工作盯死看牢,明确方向,提出办法,发出指令,形成一竿子插到底,连贯高效,层层畅通的指挥管理体系。

    在易地扶贫搬迁前期,全州共派出1104个“五人小组”,共计9000余人,与迁出地群众开展乡村发展倍增计划共商,第一时间摸清群众搬迁意愿。从5月7日州脱贫攻坚指挥部指令一下达,到5月20日,13天时间,完成了超过23万人的搬迁意愿调查。

    而在易地扶贫搬迁的下一阶段,党建扶贫云平台所搜集的信息,将为就业安置和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数据支撑。

    文化信息调查是关键。

    当前,借助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契机,依托“五人小组”进村入户与群众开展共商,我州正在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文化信息调查。

    所谓文化信息调查,即是“五人小组”对每一户搬迁户开展精准细致的走访问卷,充分调查挖掘他们的内心愿望、非物质文化传承、物质文化遗产、民族特色等,小到一顶斗笠、一扇磨盘,大到一项影响一方的传统手工技艺,全部登记成册,进入党建扶贫云平台。群众的内心意愿是搬入地安置点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,而丰富的文化信息,将成为安置区产业设置的依据。

    产业如何设置?

    政府、企业、群众、社会中介组成“四方联盟”,通过对党建扶贫云平台搜集的文化信息进行大数据梳理、归纳、分类,通过与搬迁群众共商,在安置点设计和共建不同类别的产业业态,打造各具特色的商业小区、工艺品展区、风情园区、旅游景区,进而形成多业态集聚、多文化集成、多民族共融、多产品混搭的商业氛围、文化氛围,最终让搬迁群众在各个业态小区找到符合自己心里愿望、适合自己专长特点的就业路子、创业渠道,真正把大山里珍稀的资源,把老百姓每一户的文化遗存、传统技艺变成产品和商品。真正让搬迁群众搬出渴望、搬出文化、搬出产业、搬出自尊、搬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。

    截至7月19日,“五人小组”已经完成第一轮70443户的文化信息调查,录入党建扶贫云平台的相关文化信息,突破180万条,所有信息供细分为13个大类,108个单项。根据州委、州政府统一部署,这项调查工作还将更加继续深入、细致地开展。这些丰富的数据信息,不仅对当前的脱贫攻坚有重大价值,对未来全州经济社会的发展,也具有特别的意义。

    从这个角度来看,如臂使指,党建扶贫云平台实现的就不仅仅是高效的指挥,还将是依托数据技术实现的精准管理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