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从“敬”到“养” 普惠全村60岁以上老人

    信息发布者:新三村蘑菇房
    2017-06-04 15:38:33   转载

    新华网福州5月15日电(李琛)九十九溪梅溪河畔有一个小村庄,说它是小村庄,却处处洋溢着城市的气息:高大的楼房、整齐的街道、美丽的公园、客来客往的商店……它就是晋江市磁灶镇苏垵村。

    这个小村庄名气可不小: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墓就在这个村里;村里的手工制陶工艺更是颇有名气,有着“苏垵茶壶见火颤”的美誉;这个村,还是老革命基点村。

    近日,记者来到苏垵村,梅溪河畔的一个工地,引起了记者的注意。苏垵村党支部书记陈树森告诉记者,那是村里正在建设的新养老院,“我们村现有700户3000多人,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20个,让这些老人老有所养,是我们这任村两委着力解决的问题。”

    整治后的梅溪河。(苏垵村供图)

    陈树森2009年当选村主任、代理村支书,2012年当选村支书。他上任的时候,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7000多元,村里还有30多万的债务。

    2010年,村子被晋江市确定为第三轮“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”,发展经济、增加村民收入是当务之急。

    为此,陈树森和村两委的干部对村里的私营企业进行摸底,了解经营情况。村子所在的磁灶镇是著名的建材生产、销售基地,结合这个有利条件,村里把企业的经营总方向定位于建材行业的下游相关,着重在建材销售、包装等方面下功夫。帮助两家濒临倒闭的企业调整经营方向,无偿为它们进行厂房改扩建,协助它们引进外来的资金和项目;对于几家经营较好的企业,帮助它们协调扩建产房的用地、贷款,帮助它们招工等;还带着企业走出去寻找新项目、开发新市场。这一来,企业活了、规模大了,村子里一下就来了近千名外来务工人员。

    外来人口一增加,村干部就动员有条件的村民开小超市、小餐馆、为外来人员提供租房等服务。这样一来,不仅村民增加了收入,也方便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生活。

    2012年,村里还建起了近40个摊位的菜市场,一方面方便村民、务工人员的生活,同时增加村民收入和村财收入。

    现在,村里有建材、石化、纸箱包装等10来家企业,超市、餐馆10多家,经营良好。除了外出经商的600多人外,大部分劳动力就在村里就业。去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22000元。

    正在建设的新养老院。 (苏垵村供图)

    村民的腰包鼓了,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就相应提高了。这几年来,村里也越来越重视公益、福利事业。

    2012年起,在晋江市政府的支持下,苏垵村开始加强人居环境的整治。穿村而过的梅溪河河畔,建成了700米长的溪边公园,沿岸建起了石护栏,河水变蓝了;村里正在分期建设俞大猷生态文化公园,配套建成了一座集塑胶篮球场、门球场、健身路径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广场;改造危旧民居,把几十户石头房拆除,村民集资在原地建成了电梯安居房;村级污水管网改造也完成了;村里“见缝插绿”,新增绿化面积近百亩……

    “我们正在打造升级版的‘美丽乡村’,”陈树森说,“没有好的人居环境,就没有生活品质可言。”

    养老质量是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,以前条件有限,村里只能照顾困难老人、行动不变的老人,现在村民生活条件好了,青壮年要打拼事业,把老人集中在一起照顾好也是生产力。

    为此,在发展经济的同时,陈树森和村两委把眼光投向了福利事业。

    “我们村老人多,一些老人没人照顾,我们发动村民捐资,2011年募资1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敬老院,把村里困难老人、行动不便的10多个老人安置进来,还为村里60多个老人免费提供午餐。”陈树森说,现在村民收入高了、日子好过了,村民主动捐资,今年又启动了新养老院的建设,一期投入600万元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,年底可以投用,到时候可以容纳100名老人居住、生活;二三期也在规划中,到2020年,新的养老院将完成2000万元投资,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,届时村里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住进去。

    村民集资建成的安居房。 (苏垵村供图)

    养老院的日常开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,这些钱从哪里来?

    陈树森介绍,村民对公益、福利事业很给力,村民们在婚丧嫁娶等方面厉行节约,把省下来的钱都捐出来搞公益、福利事业。养老院从建设到维持,所有费用都来自乡贤、村民自愿捐助;不仅是养老院,2010年乡贤、村民还捐资两千多万,把石头房的小学推倒重建。

    “我们村两委的目标是,到2020年,村里新的养老院建成后,全村的老人只要愿意都可以住,把以前的敬老变成养老,普惠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,让他们安度晚年,也让他们的儿孙免去后顾之忧,全力打拼事业。有句话说得好:给老人一份幸福,就是给自己一份快乐,给老人一片天空,就是给自己一片绿地。我们村的所有人就是在给自己一片绿地,以后我老了,也住进去。”陈树森笑道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